核心提示
彭美君,横县一位21岁的花季少女得知自己肝癌晚期后,在或许是自己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里,做出了一个决定:身后捐献出眼角膜。她的善念,就像她名字那样美,给患者带来了希望。
在我们身边,像彭美君这样有善念的人不少,他们在生前签订遗嘱,愿意死后捐献器官,给患者以希望。他们的生命,也将以另一种方式延续着。
连日来,本报记者对30名南宁市民做了一个小调查,结果有11人愿意身后捐赠器官或组织。
【故事】
爱,让生命续延
A:她愿身后捐器官
28岁的邓小姐是南宁一所高校的老师,去年中秋节,有一位朋友逝世后通过广西红十字会捐献了器官,充满人道主义精神的善举,即挽救了患者生命,也使自己的生命得到延续。
她为此深受感动,在得知广西红十字会可以进行器官捐献登记后,她填了表,了却了她的一个心愿。
早在1998年,邓小姐的表哥患了白血病,需要骨髓移植。在家人配型不成功,等待合适的配型过程中,她的表哥病情恶化,最终去世了……
回想起这个经历,邓小姐仍流露出无奈和惋惜的表情。也是这件事,邓小姐的心里就有了一个心愿――捐献器官。
“我一直在寻找能自愿捐献器官登记机构。”邓小姐说,捐献器官即挽救了患者生命,生命还可以在另一个人身上得以延续,十分有意义。
像邓小姐一样,自从去年7月份以来,广西红十字会已有67位志愿者进行了人体器官捐献登记。
B:她“活”在两个人的眼里
她去世后,捐出了自己的眼角膜,活在另两个人眼里。
去年12月8日,南宁爱尔眼科医院两台角膜移植手术同时展开。接受角膜捐赠的是一位20岁的李姓小伙和一位23岁的叶姓女子。
手术非常成功,两位患者视力恢复良好。医生说,捐献角膜的是一位叫瑶瑶的13岁女孩,因右肱骨近端骨肉瘤而离世。在生前最后一段时光,瑶瑶做出了捐献角膜的决定。如今,她“活”在两个人的眼里。
“捐献眼角膜,并不是我们要求的,是女儿自己的决定。”瑶瑶的父亲昨日哽咽地告诉记者,既然是女儿的心愿,我们一定为她实现。
【现状】
广西已有67人登记捐器官
我国每年约有150万患者需要器官移植,而每年器官移植手术只有1万例左右,大多数患者依靠药物和机器维持生命,在与病魔的斗争和对器官的等待中离开了人世。
“去年7月,广西正式成为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工作第二批试点省(区)。截止去年12月31日,广西已有14位志愿者无偿捐献了器官或组织,共捐献大器官29个(肾脏20个,肝脏9个),角膜14个。”广西红十字会救助救护部李红部长说,全区共有43名患者接受捐赠,进行了移植手术,重获生命和健康。目前已有67名自愿者进行了人体器官捐献登记。
南宁市爱尔眼科医院是中国红十字会指定的角膜捐赠移植手术定点医院。该院市场部主任王军告诉记者,2011年4月至今,医院已进行了13例角膜捐赠移植手术,13人重获光明。目前医院还有近100名患者在排队等候角膜捐赠。
【做法】
鼓励身后捐献器官或组织
李红部长说,人一旦去世,所有器官再无维持生命的功能,但对于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来说,这是他们延续生命的希望。
“去年,我们在桂林安排了一次器官或组织捐赠者家属与受益者见面活动,受益者见到捐赠者家属是无比感动,热泪直流。”李红说,这次活动中,捐赠者的家属看到亲人的生命在别人身长得以延续,感到十分欣慰。
据介绍,为唤起人们捐献器官的意识。目前南宁几家有资质进行器官移植的医院,都开展了相关宣传。4月6日,记者在自治区人民医院、瑞康医院走访发现,在医院的急救室、重症病房均有“你的生命以另外一种方式延续”的器官捐赠宣传海报。医院门诊大厅、走道还摆放着器官捐献宣传册。
“通过这样的方式,希望更多人能了解器官捐赠的知识及意义。”瑞康医院宣传科工作人员陈晓东说,医生在重症病房看到患者将要离开人世时,也向家属介绍捐赠器官知识。目前情况下,很少有家属接受。
【调查】
30个人有11人愿意捐献
你愿意捐出自己的器官或组织吗?记者连日来对30名市民进行了问卷调查,接受调查的市民有大学生(10名)、白领(15名)、老师(5名)。
调查结果显示,13人表示“没有想过身后是否捐器官或组织”,占了调查中人数的43.3%;11人表示“愿意身后捐器官或组织”,占了调查人数的36.7%;6人表示“身后不愿意捐器官或组织”,占调查人数的20%。
愿意身后捐出自己器官或组织的市民均表示,希望身后器官或组织能延续他人生命,把光明留在人间。
“人死后,捐赠器官或组织可以救助他人,挺有意义的。”广西民族大学大二学生杨雪菲说。
“希望去世后,自己的身体是完整的。”在调查中不少人持着这样的观点,这是他们不愿意捐献的原由。
“死后捐器官或组织?我还没有考虑过。”在南宁民主路附近上班的陈小姐面对记者这样的询问,表示没有想过身后是否捐器官或组织。像持陈小姐的观点的人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