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我国自行设计的枚“舰对舰导弹”在西北戈壁滩试验发射成功。1966年底在成功完成海上定型试验后,被命名为“上游一号”的导弹终于批准进入批量生产。“舰对舰导弹”的诞生,标志着中国人民海军进入导弹时代,中国终于有了种自己生产的飞航式舰对舰导弹!—— 这个创举的背后,凝聚着新中国无数科学家和老一辈工程师的心血。
高体陶,原国防科委资深导弹设计师,舰对舰导弹的参与设计者,他亲手绘制的《导弹发射控制线路图》和撰写的《导弹过载实验理念》一书,以及大量的科研论文,至今仍是国防科研人选的重要教材。五十载科研生涯,他多次见证我国国防事业的里程碑。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饱含热泪嘱咐家人:愿我能留下光明,继续看着祖国的美好繁荣,生生不息。
勤勉一生,“优秀政协委员”实至名归
高体陶1935年出生于河北丰南,苏联哈尔科夫列宁学院冶金系轧钢专业毕业,高级工程师,民盟盟员。1960年到1963年,高老在国防科委主要从事导弹设计,曾参与设计了枚舰对舰导弹。1963年到1971年,又参与了枚地对空导弹的试验及批量生产。从1971年直到退休,高老均在汉阳钢铁厂任副总工程师。他一生勤勉无私,多次荣获省市奖励,在全国、省市会议或刊物上发表并演讲论文多篇,在三个轧钢车间进行技术改造起到了提高产量、改善质量,降低消耗的效果。
在他担任政协武汉市第五至八届委员会委员期间,提出提案建议20多项,其中“提升教师工资”、“发展武汉市旅游业”、“武汉与基辅建立友好城市”、“像基辅那样建设江滩公园”等议案均得到很好的落实。这位以身作则的老人,也获得了“优秀政协委员”光荣称号。
临终夙愿,“留下光明看祖国”终实现
高老于1999年4月被确诊为肾癌,手术后恢复效果不错。2012年9月再次被确诊为肺癌,考虑到年岁已高,在医生的建议下,采取了保守中药治疗,但身体每况愈下。病重期间,他向老伴提出了身后捐献遗体的想法,得到了老伴的赞同。—— 作为医务工作者的老伴很支持他的这一想法,在两位老人看来,“目前的丧葬风气非常不好,作为子女应该在父母生前尽孝,逝后大办葬礼不仅劳力伤财,且对社会资源也是种浪费。”所以在征求两个儿子同意后,二老一起在武汉市红十字会办理了遗体捐献手续,同时意愿向武汉市红十字爱尔眼库捐献眼角膜。老人几乎是饱含热泪地对家人说,“与其去世后灰飞烟灭,我更希望能留下光明,继续看着祖国的美好繁荣,生生不息!”
高老虽然两次患癌,仍积极参加政协老委员的活动,直到今年春节出院后因行动不便才在家中静养。6月份,高老病情加重,在最后的日子里,家人一直陪伴左右。7月10日下午1点50分,高老平静离世,遵照他的心愿,遗体捐给医学事业,一双清澈的眼角膜,捐给武汉市红十字爱尔眼库,两位盲症患者将迎来重见光明的希望。回顾高老的一生,正如他老伴所说“他为祖国的建设事业奉献了一辈子,人,生不带来,死不带走,希望他的眼角膜能留下来继续延续光明,帮助到那些黑暗中的人们。”高老的大爱心愿终于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