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已根据您的IP地址,推荐选择以下医院进行咨询

我想了解其他医院 

老工人义捐角膜续光明,纪念碑篆刻美名传千秋 —— 纪念吕育恩

来源:爱尔眼科   发布日期2013-08-05 10:21:00  |   关注:  |    加入收藏  打印    

  他曾经去的地方,是位于武汉市石门峰路的名人文化公园。那里隽秀的林木环绕着一座纪念碑,他站在纪念碑前留影,对家人说“这里就是我以后的归宿。”2013年6月14日,68岁的他走完一生,终遂夙愿,名字刻在了那方闪耀光辉的纪念碑上,伴长松翠柏千古。—— 遗体、角膜捐献者吕育恩。

  42年工人生涯:回报社会责无旁贷

  2005年4月,吕育恩从武汉市汽轮发电机厂车间退休,结束了42年兢兢业业、勤勉实干的工人生涯。回到家中休养的他,仍时时保持工作状态,帮助邻里,扶孤助残,仿佛有使不完的劲。吕伯伯的老伴告诉我们,老伴生性正直,爱打抱不平,但言语不多。“有时在外遇到需要帮助的人,二话不说就捐钱捐物。做好事很‘固执’,听不进劝。”家人说,老人对需要帮助的人很大方,但对自己却异常节俭,“他平日不抽烟不喝酒,对吃穿要求很低,工作了大半辈子,也很少外出旅行享受。”家人的回忆中流露淡淡的“埋怨”。

  2006年,吕伯伯在武汉市红十字会办理了遗体捐献登记手续。在跟家人分享这个决定时,一开始老伴和儿子都不太赞同,但吕伯伯却始终不改初衷,他认为是党和国家给了他安定的生活,是身为老高干的姑爹和姑妈一直视他为己出,在他成长的路上给了他很大的帮助,所以他想以自己仅有的力量去回报这个社会,去救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最终,家人看他态度如此坚定,在捐献申请表上签了字。

  离别实现夙愿:爱心篆刻千秋美名

  2010年,吕伯伯不幸被确诊为结肠癌,手术后一直心态乐观,配合化疗。但2012年9月,还是被发现病情加重,已经肝肾转移。这期间老人一共住院3次,化疗7次,两年多艰难的求医经历让这个原本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最终,吕伯伯放弃治疗,选择回家静养。

  治病期间,他每每看到和自己一样身患绝症、贫病交加的人,总会感慨地对家人说,“如果医学能够更加发达,治好绝症,能挽救多少家庭的幸福啊!”也正因为感同身受,他更确定了捐献遗体的心愿,“能让更多医生从我身上发现疾病的治疗办法,帮助医学进步,也是好事。”老人甚至开导家人,尽管自己因患癌症无法捐献器官,但去世后一双角膜能助人复明,“人走了,还能继续帮别人看到,这不是值得欣慰的事情吗?”

  2013年6月14日,吕育恩老人不幸在家中病逝,家人立即通知了武汉市红十字会捐出了他的遗体,而他那一对清澈透明的眼角膜,成功捐献给了武汉市红十字会爱尔眼库,并已成功帮助到了湖北两位重症角膜病患者恢复光明,感谢吕伯伯的这份质朴与执着,让我们这个普通的大众群体处处洋溢着无私的大爱,这也将感染到他身边的每一个人。

----责任编辑:网络营销部
版权所有: https://www.aierchina.com(爱尔眼科)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