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岁患癌女孩吴海燕签订眼角膜捐献协议
吴海燕今年28岁,却不幸患上了癌症,如今已到晚期。得知自己不久将离开人世,她做出了一个家人无法理解的决定。12月18日,吴海燕在无偿捐献眼角膜的协议书上郑重签下自己的名字。同时,她也向湖南爱尔眼库的工作人员提出自己的愿望,希望免除受捐者眼角膜的费用。
吴海燕是涟源市湄江镇人,今年12月8日,吴海燕因腰部持续疼痛及双下肢麻木导致活动不便,入住娄底市中心医院十五病室(脊柱外科)。
近几年来,对于吴海燕来说,医院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地方。2013年10月,吴海燕因肾母细胞瘤切除了左肾。这种胚胎性恶性肿瘤在成人中极为罕见,全世界成人病例不足200例,且70%的患者确诊后的生存时间不足三年。
积极治疗没有让命运之神眷顾她。2015年11月,吴海燕被确诊为癌细胞转移,起初是肺部,而今年9月份,已经转移到了脊柱,肿瘤压迫脊柱神经,令她再也站立不起来。
入院后的病例记录上书写着冰冷的诊断:脊柱继发恶性肿瘤(肾癌脊柱转移)、双下肢不完全性瘫痪;医生委婉地表示,治愈的希望已经很渺茫了。
吴海燕是个时尚漂亮的女孩,今年7月,她才刚在自己的头发上挑染了几缕金红,即使在苍白的病房里,这亮丽的颜色也带来了别样生机。
“我还这么年轻,而且是个党员,可惜来不及做出什么成绩就要去世了……”吴海燕哀伤的微笑中浮现出了坚定:“我也想为别人做点贡献。”
秉持这样的念头,在与病魔斗争的空隙里,吴海燕认真考虑起了捐献遗体。然而跟身边的人说起时,却只得到至亲的哭泣和朋友善意地劝阻,亲友们觉得过世的人应该入土为安,接受不了遗体捐献的行为,大家纷纷安慰她好好养病,不要去想这些“消极”的事情。
直到住进娄底市中心医院十五病室(脊柱外科),吴海燕才遇到了帮助她实现这个想法的人——护士长刘新章。
住院第三天,吴海燕就和来护理查房的刘新章谈起了自己的心愿。
“次听她说要捐献遗体,我内心就猛地打起了颤,这么年轻漂亮的小姑娘,提起这样的事,我真的从来没想到过。”说话间,见惯了生老病死的刘新章眼睛也渐渐红了起来,“但是后来,我了解到她真的下定了决心,就想,无论有多困难,也一定要帮她实现这个愿望。”
几经辗转,刘新章帮助吴海燕联系到了娄底市红十字会。
总体来说,遗体捐献可以分为三种,捐献遗体、器官或是眼角膜。通过前期检查,吴海燕被告知,由于她的疾病性质,器官捐献并不合适,因此,吴海燕最终决定捐献出自己的眼角膜。
这个结果有点出人意料,但生病多年,吴海燕早就很容易释怀了。“捐献眼角膜也很好,能够帮助别人重见光明,”她露出了柔情的微笑,“等我的眼角膜捐献出去了,我希望那个人能替我继续看这个美好世界,对了,,还能替我再看看我妈妈。”
听到吴海燕天真的希望,一旁始终缓缓抚摸着爱女肩膀的母亲终于按捺不住哽咽。
12月18日,在娄底市中心医院十五病室(脊柱外科)病房里,娄底红十字会秘书长刘鸥、赈济部部长姚红建以及娄底爱尔眼科医院的工作人员来到吴海燕病床前。
通过医生检查,确定吴海燕的眼角膜可供移植后,她在家人的陪同下签订了眼角膜捐献协议。等她去世后,这对健康的眼角膜将从她的遗体上摘取下来,与需要角膜移植的病人配型,如果处理得当,可以帮助2-3人重见光明。
红十字会赈济部部长姚红建表示:“今年,我们娄底全市器官捐献共23例,但角膜捐献,包括吴海燕,也一共只有4例,从数据上来说,捐献率在全国还是相对较低的,相信吴海燕的义举一定能够发挥更大的社会效应。”
但对吴海燕来说,愿望却更简单一些:“我想要呼吁社会不要放弃癌症病人,他们也有生存的权力。得病之后,我一直没有寻求社会援助,因为我想靠自己的力量战胜病魔,为其他的癌症病人带来希望。虽然没有成功……但我相信未来一定会有更加坚强的人来完成这个心愿。”
“我们家是普通家庭,为了替我治病,花了很多钱,我是无偿捐献的,希望我的眼角膜能够帮助更多贫困、又想重见光明的人,也希望医院不要对受捐者再收取角膜的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