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美国、澳洲等地工作学习,能说一口流利的英文,在自己身体还硬朗的时候毅然签下器官捐献协议,承诺生后捐献自己的眼角膜......这些在旁人看起来非常酷的事情,都发生在了姚文平老先生的身上。
3月23日,在工作人员的陪同和见证下,姚文平来到兰州爱尔眼库,郑重地在角膜捐献登记表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他说:“一个人有机会可以为别人付出,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幸运。”
遗憾
姚文平老人今年83岁,在很多同龄人眼里,他是一个“酷酷的”老头儿。
因为他总是可以很快地接受年轻人的思想,也会经常做一些出其不意的事情。而成为一名器官捐献志愿者,则是姚文平认为自己做过最正确的决定。
姚文平老人年轻时从事的是地质工作,因为工作上的机遇,他曾在美国、澳洲等地短暂地进行交流学习,也正是这样一段经历,让姚文平接触到了人体器官捐献,并次萌生了想要捐献器官的念头。
“我次对器官捐献这件事有概念是在1998年,在澳洲。”据姚文平老人回忆,当时,他在澳洲考取驾照,在考试前的信息采集过程中,有一项“你是否愿意成为一名器官捐献志愿者”的调查。因为当时没有明确看懂问题的意思,姚文平下意识地选择了“NO”。
而这也成为了姚文平以后很多年心中的遗憾。“后来得知那是在问我是否愿意在生后捐献器官时,我后悔极了,我应该填‘yes’的。” 姚文平说,在他看来,生死并不是一件多么沉重的事情。既然生命终将有要逝去,能给这个世界留下些什么总是好的。
遂愿
因为这个十多年前的遗憾,回国后的很多年,姚文平都特别关注器官捐献的新闻。每每看到有人捐献了自己的器官、有人因为别人捐献的器官而重生,他都无比欣慰。而伴随着这份欣慰而来的,还有姚文平强烈地想要成为一名器官捐献志愿者的心愿。
这些年,姚文平从来没有停止过对器官捐献这件事的思考。他经常会主动去参加各种关于器官捐献的宣传活动,但考虑到自己年纪越来越大,器官不知道是否适合捐献,姚文平始终没有下定决心签字。
直到两周前,他看到了大学生王斌赟因角膜移植重获新生的故事。“那个孩子还那么年轻,就因为眼病看不到了,如果没有人愿意捐献眼角膜,他可能真的会失明。”姚文平说,王斌赟的故事深深地触动了他,他开始思考,如果83岁的器官老化了,眼角膜是不是还可以用?
有了这样的想法后,姚文平时间联系了兰州爱尔眼库,询问自己是否可以捐献。在得到眼库工作人员的肯定答复后,3月23日,姚文平郑重地在角膜捐献登记表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正式成为了一名角膜捐献的志愿者。
改变
没有过多悲伤情绪的渲染,更没有对死亡的过多恐惧,83岁的时候,姚文平以一种非常平和的心态,成为了一名器官捐献志愿者。这在他看来,是自己人生经历中最酷的一部分。
“可能很多人会觉得谈生死很恐怖,但其实并不是这样。我已经活到了83岁,多活都是赚到。如果离开时还能再帮助别人,多酷!”姚文平打趣称,以后自己可能更多地去关注如何好好保护自己的眼睛,毕竟“未来有别人可能还要用”。
面对眼库工作人员的感谢,姚文平轻描淡写地说:“我只是做了自己一直想做的事情。”而真正成为一名器官捐献志愿者后,姚文平的想法似乎也发生了改变,他说:“希望有,人们谈论起器官捐献,说的不再是‘博爱奉献,移风易俗’,而是说,这真的是一件很酷的事情。”
“真的很感谢姚文平老人的决定,我们希望有更多人能加入到器官捐献志愿者的队伍中来。”兰州爱尔眼库行政主任金樱说,据统计,我国约有盲人700多万,其中,8%是因角膜病引起。但值得庆幸的是,近年来,愿意捐献眼角膜的市民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宝贵的,通过留给世界一份温暖,才能让生命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