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望城区含浦镇,身患绝症的美丽女孩戴伟,在去世后实现了捐献眼角膜的心愿。在爱尔眼库的协助下,她的光明和希望在两位盲症患者眼中重生。
2月6日,适逢元宵佳节,爱尔眼库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带着慰问礼物和一位远道而来的小朋友,走进了戴伟的家中。
命运多折,收获大爱
11岁的巴毛来自玉树,见到谁都是甜甜的笑容。但这个乖巧的藏族小姑娘却命运多折:多年前父亲在车祸中离世,母亲靠打零工支撑全家生计。玉树地震后,巴毛的母亲腿部受了重创,而她自己的视力也每况愈下,渐渐看不清黑板。在志愿者的帮助下,她辗转多家医院接收了免费诊疗,“戴上了眼镜,又能读书写字了。”巴毛说。
在志愿者的牵线搭桥下,巴毛与许多同乡孩子都和爱心人士结为了“一对一帮扶”对子,学业得以继续,生活中的许多困难也得到了解决。应这些“亲人”的邀请,今年1月12日起,她和14个小伙伴从玉树一路南下踏上“感恩之旅”,“我想对帮助过我们的叔叔阿姨亲口说声谢谢。”巴毛说。继郑州、孝感和武汉后,他们来到了长沙。
在长沙,巴毛听志愿者阿姨说起爱尔眼库角膜捐献者的故事,她提出想去看看捐献者家属。“她(戴伟)真伟大,我想给她的妈妈拜个年。”
光明延续,倾诉感恩
2月6日一早,巴毛随爱尔眼库、非常帮助公益联盟的志愿者们,来到了长沙近郊的戴伟家。——每年春节,爱尔眼库的工作人员和社会志愿者们,都会前往探望角膜捐献者家属。4年多来,这项活动逐渐从爱尔眼库常规的人文关怀工作,发展成一个充满爱意和凝聚力的约定。从最初的眼库工作人员组织,变成如今每到合家团圆的节日,大伙儿就会在微博、QQ上不约而同地号召起来。
大家进了屋,原本冷清的客厅马上热闹起来。巴毛拿出在路上买好的汤圆,走到老妈妈身边,轻轻地说:“阿姨,今天过节,我们一起煮汤圆吃吧。”老妈妈一愣,眼角泛出盈盈的泪光,随即抱住了巴毛。“我可以叫您一声妈妈吗?”巴毛说,老妈妈的泪很快落下来了,“当然可以!从此你就是我的女儿,好吗?”
——在女儿过世近3个月后,她一直保持着女儿房间的原样,元宵节一大早,便煮好一碗甜甜的汤圆,放在灶边。她说她总觉得女儿还会回来看看,因为她的眼睛依然活着。今天,她真的等到了一个“女儿”。
老妈妈拥抱住巴毛那一瞬间,在场的人无不动容。这时有人提议,巴毛和老妈妈一起煮汤圆,今天大家一起过节!于是,巴毛懂事地跟着老妈妈进厨房忙活起来。不一会儿,一桌热腾腾的汤圆就做好了。巴毛和老妈妈坐在一起,两人互相喂对方吃汤圆,其乐融融,老妈妈的脸上又浮现了难得的笑容。
爱尔眼库工作人员、志愿者和众多媒体记者,一齐分享了甜甜的元宵,欢度了一个特别而温暖的节日。
后记:
这几乎是我27年的生命里,最难忘的一个元宵节。我曾以为,传递爱心的故事,在戴伟的光明得以延续的那一刻已经画上圆满句号,但其实,爱就像一颗小小的蒲公英,你以为它将种子撒到风中便已完成使命,其实它的每一颗种子,都在不同的地方生根、发芽、长大,开始新的使命……
藏族小姑娘巴毛,就像一颗已经生根发芽的种子,她要把感恩之情带给帮助她的人,和帮助他人延续光明的人。捐献者离去了,但爱尔眼库和志愿者们不会忘记他们,越来越多的人会记住他们,并继续传播他们的爱和希望,生生不息。(作者:刘语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