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德医风|余梅仙:用共情化解焦虑,用专业守护光明

图片.png

余梅仙的日常工作“三件宝”
寂静的夜晚,刚准备下班的福州爱尔眼科医院视光科主任余梅仙发了一条朋友圈,文字深情而真挚:“漫漫长夜何其多,只等他远远地来,重新拥抱光明后离开。”配图则是她日常工作中的三件宝:精巧的眼球模型、整洁的白大褂和手中常握的笔灯,每一样都象征着她在医学道路上的专注与坚守。


“共情”家长焦虑,深入沟通寻找根源
日常门诊里,余梅仙每天都会见到形形色色的患儿和家长。面对焦虑,甚至几近崩溃的家长,余梅仙有一套化解的“法宝”。
5岁的男孩小鹏(化名)在学校体检中被查出近视,到福州爱尔眼科医院详细检查后,发现小鹏近视200度。
询问中得知,小鹏的父母都是近视患者,为了预防孩子近视,妈妈采取了严格的措施:不让小鹏接触电视、手机,严格控制用眼时间和环境。然而,事与愿违,小鹏的视力仍然出现了下滑。
小鹏的母亲一时难以接受这个结果,泪眼婆娑地坐在余梅仙的诊室里,无助与焦虑交织在她的脸上。
余梅仙轻声细语地安慰着这位母亲。在交流中,余梅仙注意到了一个细节:为了消磨没有电子产品的无聊时光,小鹏迷上了拼搭积木,常常一玩就是数小时。而积木的颗粒细小,在拼搭时,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无疑增加了近视的风险。
“孩子的近视已成事实,现在zui重要的是接受现实,并尽量控制近视度数的进一步增长。”在余梅仙劝慰下,小鹏妈妈心中也有了方向,情绪也慢慢稳定下来。
这个故事只是余梅仙众多诊疗经历中的一个缩影。“作为一名母亲,我深知父母对孩子健康的担忧。”她说,在与家长沟通时,以心交心,这样容易产生彼此之间的共情。门诊结束后,她常与家长聊上半小时,只为深入了解孩子的生活习惯、用眼情况,找到近视的根源。

图片.png

余梅仙为小患者进行检查

专业成就底气,播撒更多眼健康的种子
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高发,对于“近视”,家长们却有着不一样的认识。有的家长觉得,近视“就是配个眼镜的事”,而有些家长又十分着急,甚至想把所有的控制手段一次全都用上。
“实际上矫正近视并不是那么简单,同样的度数,可能有不同的矫治手段,方法不对会适得其反,能用一种方法控制的,就不用过多手段干预。”余梅仙始终坚持用专业说话,根据每个孩子的眼睛屈光发育情况及近视眼不同发展阶段,个性化管理近视。
余梅仙常常强调,专业是与患者沟通的底气。在她看来,医学知识浩如烟海,专业领域内容更新极快,只有始终保持敬畏之心,不断学习,时刻关注眼科前沿动态,积极掌握新技术、新设备,才能更好地服务患者。
“以患者为中心,合力精耕品质,专注学科建设,这是我们福州爱尔眼科医院的理念。”余梅仙说。因此,她非常重视团队成员的专业素养和学习成长,每月组织两次涵盖视光、小儿眼科等领域的学习培训会,鼓励成员们分享工作心得和经验,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共同推进医疗服务能力建设,为患者提供高品质的眼健康服务。
从事小儿眼科眼视光工作近20年,预防、控制近视是余梅仙工作中的重要部分,也更让她感受到“科普教育”的力量。
为了将晦涩难懂的眼科知识深入童心,余梅仙不断优化课件,zui终设计了一套集眼球结构、近视成因及危害、互动游戏体验为一体的科普教程。同时,培训团队医生宣讲,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广泛开展科普活动。
“预防近视要从娃娃抓起,但不能单靠一个措施、一个技术,而需要家长、学校、社会共同提升对近视的重视程度。”余梅仙说,这是她投身科普教育的目的所在,广泛播撒眼健康的种子,“是为了更好地守护孩子们的明亮双眸”。


转自光明网:
https://share.gmw.cn/yp/2025-01/17/content_37804492.htm

撰文:杨茜
内容审核:张鑫瀛
终审:段赛民


相关投稿: